魚塘爆發藍藻問題不能輕視
魚塘暴發藍藻后,很多養魚人都有一個共同特點:就是平時什么都不想做,看到藍藻暴發就著急了,就希望用點特效藥把藍藻殺了了事,至于藍藻的前世今生卻懶得過問,只以為用點藥物培點菌藻就一勞永逸。殊不知,用藥殺藻是治表的臨時手段,藍藻暴發后才去培菌育藻是無濟于事的。我們要從根本上去理清藍藻的來龍去脈,采取綜合有效的治理方法,才能徹底解決問題。
預防
1混養濾食性魚類。利用水生生物食物鏈的生物方法,通過在水體中放養濾食性的魚類,可以達到控制藍藻暴發的目的。為了形成一個良性的生物鏈,可供選擇的魚類有白鰱、羅非魚、白鯽、鲴魚、花鰱等,但以白鰱的清潔水質作用最大。
據有實踐表明,以每畝400尾花白鰱密度的放養,就能夠對藍藻達到很好的控制效果。每畝總量達到200斤時,基本不會爆發藍藻。在現實生產中,一般情況下混養白鰱每畝投放100-300尾,一般不會暴發藍藻成災。
以花白鰱為例,很多人認為花鰱好吃又值錢,重鳙輕鰱,認為花鰱(鳙魚)也是濾食性魚類,就只混養花鰱而不套養白鰱。其實,花白鰱雖然都是濾食性調節水質的魚類,但花鰱偏重于動物性餌料食性,而藍藻是植物性水生物質,恰好白鰱的食性則以植物性餌料為主食性,因此,放養白鰱才是根治藍藻暴發的首選措施。
2.水質“肥、活、嫩、爽”。經常、適量地加換新水,平時適時、適度培育藻菌,讓有益藻菌形成優勢種群,不使池水有機質含量過高,不使水體富營養化,促進和保持整個水生態系統的動態平衡。
3.適量施用磷肥,培養有益藻類。在高溫季節,由于浮游生物繁殖旺盛,磷需要量隨之加大,水體中的磷,往往不足以供應藻類的生長需要,使有益藻類的生長繁殖受到限制,藍藻就乘機生長爆發,所以,平時注意加施磷肥,也可抑制藍藻的泛濫。
合理施用氮肥,加大磷肥比例,避免池水含氮過高引起藍藻大量繁殖。過量施用氮肥,或氮、磷肥搭配不當,會造成水質老化,引起藍藻過量繁殖。特別是池塘和底層有機質比較多,加大磷肥用量尤為必要。據有資料介紹,一般情況下,尿素和過磷酸鈣的搭配比例:100斤尿素搭配200~300斤過磷酸鈣或磷肥。
4.投放水生植物。在魚塘中種植水生植物比如挺水植物、浮萍(浮薸)等,或者實行魚菜共生模式。不但可以吸收水體過多的營養鹽和有機物,還能減少形成富營養化的風險,可以有效抑制藍藻的大量繁殖。
5.引進食藻原生動物。藍藻是許多原生動物的良好食物源,水中浮游動物本來就是以水中藻類為食。如果有意識的培育或者投放比如輪蟲、水蚤到水中捕食,對藍藻有控制作用。但要注意控量,因為凡是水蚤過度量大時,藻類會被消耗殆盡,導致水體清瘦如明,對水產養殖也不利。
上一條: 黑臭河道清理總是刻不容緩的
下一條: 治水人“迎亞運”,古伽科技赴江蘇交流學習